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理、学理和哲理

    彭利凯;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就道理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正统之道、中华文化的传统之道以及文化发展的理想之道;就学理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实践之理、理论之理和方法之理;就哲理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着中国哲学之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理。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并建成中国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5年03期 v.40;No.24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发展

    王刚;高艳龙;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新时代我国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从道德的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等方面完善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坚持道德发展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理论,强调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并指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服务人民以及惠及人类,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国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为实现人民精神富足和民族复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引。

    2025年03期 v.40;No.242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语言学研究

  • 论阎真小说知识分子叙事的逻辑悖论

    宋敏;

    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在逻辑生成方面存在一种悖论现象,其所力图展示的图景与实际情况本身在有意无意之中构成了冲突性的悖反。这种悖反在叙述逻辑上呈现为作者创作意图与小说文本意蕴之间的张力,凸显出表现对象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写作效果方面,阎真的理论观点为其小说创作预设了行进的轨道,但其写作实际往往脱离理论预设的方向,使思想与写作之间呈现出逻辑罅隙。逻辑悖论反映在写作方式上则表现为持续性书写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同质化。

    2025年03期 v.40;No.242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汉语学习者的分层级古诗词读本编选研究

    郭凌云;

    中国古诗词是汉语学习者学习典雅汉语书面语和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经典语料。面向汉语学习者的古诗词读本的编写近年来呈现出简单化、个性化、趣味化等发展趋势,但总体来说仍存在语言不分级、编选体例差异化等尚待完善的问题。为满足不同水平汉语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首先应根据中文等级标准对相关古诗词进行语言分级,并综合可理解性、艺术性等因素确定各层级古诗词的基本范围。在此基础上,应结合我国传统的诗歌题材分类和国际汉语文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古诗词按照主题题材进行恰当分类,并进一步明确各主题下所选诗词的数量和篇目,从而使古诗词读本的编选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和更具针对性,降低汉语学习者的古诗词阅读难度并提高其阅读兴趣,推动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推广。

    2025年03期 v.40;No.242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特征观点对的中文领域情感词典构建研究

    王召义;Chong Choy Yoke;薛晨杰;张丽媛;

    目的:为解决通用情感词典在特定产品领域或上下文环境中无法准确辨别和区分情感信息的问题,以减少语义歧义及情感信息误判。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中文领域情感词典构建方法,设计了一个包含实体、属性、情感词、情感倾向和情感强度的结构模型,并利用依存句法技术实现该模型的构建,以核心元素特征观点对为基础来构建领域情感词典。结果:所构建的领域情感词典能够更准确地捕捉情感语义信息,并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情感分析任务。结论:领域情感词典的构建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情感分析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具有领域性和上下文约束关系的产品评论中。

    2025年03期 v.40;No.242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大思政”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质性研究

    付丽萍;

    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铺开和纵深发展,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重心已由“是什么”逐步转向“怎么做”。作为反映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有效性的重要指征,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受到关注。本研究以某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为样本,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半结构访谈,获取了原始文本数据;并运用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了三级编码分析,尝试探索“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维度及构成要素。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由基础定位、全球视野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组成。其中,基础定位包含四个构成要素,全球视野包含两个构成要素,知识能力包含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分别由四个要素组成。这一质性研究结果或将为外语教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效。

    2025年03期 v.40;No.242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旨向下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研究

    陈吕芳;刘娜;朱金燕;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迫切需要具有深厚外语功底、创新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外语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阐述了外语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内涵及其“双三维模型”,探讨了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的途径,以此实现外语类教学体系的“转型”与“升级”,从而推动创新型外语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2025年03期 v.40;No.242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家精神赋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研究——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唐金桃;武卫兵;

    辅导员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育人过程是一个由主客体、空间和载体等多要素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集合系统。在诸多元素中,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构成核心圈层,八大育人载体构成载体圈层,队伍和个体的德行素养构成保障圈层。系统论的目标性、主体性、整体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多层性,为辅导员以教育家精神标准高质量育人凝聚价值共识、提供方法遵循、夯实质量保障。在厘清系统论视域下辅导员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育人逻辑基础上,提出在价值共生中协同组建“强驱动”型辅导员育人共同体,在内外兼蓄中大力发展“金字塔”型辅导员专业胜任力,在动静平衡中积极构筑“双内生”型辅导员师德文化等路径方略,旨在推动并建成“教育家精神”内涵式发展的高质量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立德树人质量和成效,培养更多高质量时代新人,助力教育强国战略建设。

    2025年03期 v.40;No.242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组织气氛对教师关怀行为的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彭佳雪;李梦圆;

    本研究以湖北省、安徽省共十所幼儿园464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幼儿园组织气氛和关怀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职称、学历、园所类型、园所等级、行政工作的幼儿园教师在关怀行为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2)幼儿园组织气氛中的园长监督行为、园长支持行为、教师敬业行为、教师亲密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关怀行为显著正相关,其中的园长限制行为、教师疏离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关怀行为呈显著负相关;(3)幼儿园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幼儿园组织气氛和教师对幼儿的关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良好的幼儿园组织气氛可以通过提高幼儿园教师自我效能感,间接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怀行为提质增效。基于此,本研究从园长、教师和社会三个层面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水平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40;No.242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与传媒研究

  • AIGC时代下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孙鹏飞;邓旭;

    迭代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泛赋能各行业的同时,对国际传播领域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成为AI新形态,智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算法赋能助力提升国家话语权,技术迭代优化国际传播内容;同时,AIGC也使国际传播面临新挑战:科技垄断加深政治偏见,跨语境传播引发文化误解,技术滥用引发信息污染与失序等等。为此,新时代下,应完善AIGC国际法规,加强全球化平台的协作把关,提升公众国际传播素养,以此更好地利用AIGC技术推动国际传播的变革与发展,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2025年03期 v.40;No.24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